来源:京师心理大学堂
作者 | 安啾
高考结束,民政局却是迎来一波离婚潮。
在此之前:
“为了孩子好,即使再难也不能离婚。”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我们早就分开了……”
“要不是怕影响孩子成绩……”
离婚真的会对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吗?
从关注离婚到关注父母冲突
一直以来,我们的传统文化都认为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研究都普遍认为,离婚对孩子有严重影响。但往后的研究提出,离婚确实给孩子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受持久负面影响的孩子是少数的。
离婚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重大的生活事件,其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并不一定直接等于伤害。
1990年Wheaton提出了压力释放假说,认为生活里的大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取决于我们本身所处的环境——如果父母本身一直存在长期的冲突,比如争吵、暴力,那么离婚作为一个重大而突发的事件,反而释放了孩子的压力。
也就是说,如果离婚后父母双方能够在子女教育上发展出合作关系,使得家庭功能相对稳定正常,那父母和孩子都会从中受益。
根据这几个理论在家庭关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发展出这样的假设:给孩子带来伤害的并非是离婚事件本身,而是父母冲突。
父母冲突是怎么影响孩子的?
父母婚姻冲突,简称“父母冲突”(Inter-parental Conflict,IPC),是指父母之间因为意见不一致或其他原因而产生的言语争执或身体攻击,往往通过冲突发生的频率、强度或冲突是否得到解决等方面来界定(Cui&Fincham,2010)。
父母冲突对孩子行为的发展影响很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里提出,孩子会通过观察来模仿榜样的行为而孩子在家庭中最直接的榜样就是父母。如果父母总是用敌对、回避、冲突升级甚至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孩子会倾向于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这些发泄情绪的方式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会影响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人际关系。
//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宇宙
在美国心理治疗专家Bowen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中,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多个环境的交互下发生的,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家庭是一个微系统,其中包含了夫妻亚系统、亲子亚系统和手足亚系统这几个亚系统等,几个亚系统之间相互影响。
如果父母经常处于冲突当中,他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如何处理双方的矛盾上,和孩子相处会变得没有耐心,常常不耐烦,给孩子的陪伴也会减少,亲子关系很难不受到影响。
另外,基于情绪安全感假说,父母冲突还会降低孩子在家庭环境中感知到的情绪安全感。其中情绪安全感指客观事物能够满足安全需要的感觉。如果孩子感知到了父母关系的不稳定,并长期处于一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威胁,可能会导致适应问题(Davies&Cummings,1994)。
父母冲突下的亲子三角关系
前文说到家庭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其功能相对独立,彼此间也存在界限。如果界限不清,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出现“亲子三角关系”。
亲子三角关系是指当夫妻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孩子没有被分隔在外,而是被迫“卷入”父母之间的负面情绪中,被迫站队,被迫分担父母的怒火,甚至承担起了父母的职能,主要类型是以下三种:
//跨代联盟(Intergenerational Alliance)
是指父母冲突中孩子被迫站队,与其中一方结成联盟,一起对抗另一方。
比如问孩子“爸爸妈妈中你最喜欢谁?” “如果父母离婚了你想跟谁?”这些问题都是不恰当的,会潜在影响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觉得恐惧。
//亲职化(Parenting)
是指在父母发生冲突时,孩子代替父母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
//替罪羊(Scapegoat)
是指父母将冲突的重点转移到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而逃避解决夫妻之间的冲突。
很多家庭治疗中前来咨询的对象是孩子,但在咨询后会发现其实出现问题的是父母,只是因为孩子在家庭中权力最小,被迫成为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父母怎么做:让孩子在关系中呼吸
千禧年代的很多实证研究证明:子女卷入父母冲突的程度越高,其抑郁和焦虑水平也越高,出现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进而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甚至影响其成年后的婚姻满意度。
要改变孩子卷入夫妻冲突的情况,拆散三角关系,父母首先需要了解稳定的亲子三角关系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接着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
1.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
2.把握夫妻相处之道,正确解决冲突。一旦冲突无法避免,父母应合理有效解决冲突,以身作则。
5.不要将夫妻矛盾强加在孩子身上。
6.明确哪些问题可以与孩子讨论,避免让孩子卷入纷争和冲突。
7.增加亲子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关系现在处于什么情况。
8.以高质量陪伴、尊重、倾听与爱,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父母需要明白,要想要家庭平衡、幸福,父母需要解决属于自己的课题,不将责任推到孩子身上,主动承担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给孩子营造有支持、有安全、有交流、有欢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关系中自由呼吸。
如果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长期冲突,父母可以主动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即使在努力过后,选择了终结夫妻关系,仍然可以建立起合作的共同养育模式,保持适度的互动和高质量的沟通。研究发现,在离婚后能够再度合作的父母,其子女在行为表现上和父子关系上都有更好的优势。
孩子怎么做:在希望中完成自我分化
作为家庭关系中年龄和权力都较小的一方,孩子常常可能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卷入三角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无力改变。
在孩子主动将自己从不舒服的关系中拉出来的过程中,人格成熟至关重要。
自我分化是人格成熟的一个指标,是指个体在理智与情感、亲密与独立之间保持平衡的能力。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人在人际层面不容易受到他人情绪的扰动,既能体验亲密,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
要实现自我分化,孩子可以尝试在这几个方面努力:
1.区分自身问题和父母矛盾。如果是父母矛盾,学会适当“忽视”,拒绝“讨好”。
2.处理自己的情绪。为自己在父母冲突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和不安全感找一个出口,比如和信任的人交流,或者通过运动、艺术等来找到安抚自己的方式。
3.调整认知,实现客体分离。明白父母都是能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成年人,相信他们能自己处理自己的矛盾,撤出父母冲突,树立界限,保持中立的态度,交给父母双方来沟通和解决问题。
4.勇敢向他人求助。对象可以是学校及社区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可以信赖的人。不要因为父母的问题而产生羞耻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值得被自己好好对待。
5.当家庭冲突无法解决时,可以在成年后独立生活,从根源上退出。
写在最后
每个人都是自己宇宙里独一无二的小行星,有着自己的轨道和方向。
被迫卷入父母冲突的孩子就像失序的小行星滑行到了不属于自己的轨道,但整个宇宙有自己的规则和秩序,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对未来抱有希望,总能找到自己的轨迹,在自己的星球上熠熠生辉。
“
专栏君
篇幅宜人性:★★★★★
趣味可读性:★★★★
科学严谨性:★★★★★
这本书在学术方面科学严谨,有全面的理论解读、丰富的实证数据、严谨的科学逻辑;又有相当丰富的案例,使人明晰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同时,它还是一本可读性和实用性很强的科普读物,适合想要了解如何处理家庭关系的读者。
向上滑动阅览参考文献:
[1]邓林园,许睿,方晓义父母冲突、亲子三角关系与青少年应对方式之间
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3-91.
[2]张鑫月,邓林园,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自我同一性对其网络成瘾的影
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5):906-910.
[4]邓林园,赵鑫钰,方晓义.离婚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父母冲突
的重要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1(2):246-256.
[5]邓林园,许睿,方晓义,父母冲突与大学生自我分化:冲突评价的中介
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60-68.
[6]邓林园,许睿,方晓义,父母冲突与大学生恋爱冲突及其解决的关系:大
学生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11):89-96.
[7]邓林园,周佳莹,周楠,等.父母冲突干预方案及对家庭和儿童青少年的
影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34-44.
[8]邓林园,赵鑫钰.初中生感知的父母冲突与亲子冲突的关系:冲突评价
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5):782-785+790.
[9]武永新、邓林园、张馨月、等、父母冲突、亲子沟通对青少年自我发展
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6):1091-1094
[10]李东阳、王争艳、朱雪娜、等.北京市城区儿童祖辈-父母共同养育社
区干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6):642-645.
[11]Ahrons C R.The Good Divorce:Keeping your family together when your
marriage comes apart[MJ. New York:Harper,1994.
[13]Bowen M. 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Jason Aronson[M].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