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陷入空前困境:到底做哪边的间谍比较好呢?

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双面间谍

以前出国留学,有人是为了移民,有人是为了心仪的学校与专业,还有的是为了帮家里转移财产……但总体来说,留学是个挺好的选择,大部分人只有能不能的问题,而没有想不想的问题。

后来,因为留学归国人员增多、良莠不齐,中国大学持续扩招导致高等学历整体贬值,还有中外生活质量与收入水平差距缩小等趋势,出国留学的性价比没那么高了,就变成了一个更理性更常规的选择。

但现在不一样了,出国留学变成了一个惊险刺激,甚至要玩儿命的选择。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出国留学的人都要做一个艰难的抉择:

到底是做中国的间谍出去刺探西方的情报,还是做西方国家的间谍回来窃取中国的情报?

那一边,美国政府指责一些中国留学生是间谍,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华人留学生和科学家肆意搜查,甚至抓捕和驱逐出境。

这一边,知名企业家董明珠公开表态,格力电器绝不招任何一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因为海归里面有间谍。这一言论连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但在互联网上却得到众多用户的支持。

华人留学生们万万没想到,自己不仅在海外被排挤被怀疑,回到祖国了还要被排挤被歧视,简直里外不是人。

出去留个学,怎么就成间谍了呢?

其实真要说起来,除了极少数留学生因家庭背景特殊具备渗透价值之外,以绝大部分留学生背景之普通、层级之低、影响力之小、前途之不确定,即便是主动“投诚”,只怕各国情报部门也懒得多看一眼。

没有哪个国家的资金是大风刮来的,要想成为间谍,首先要能为相关国家提供价值吧?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在国内读书的学生,本质上都是学生,连社会都没踏入,能提供什么价值呢?真要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间谍,待其二十年之后进入特定领域的关键岗位,那得是怎样的恒心毅力?那得押宝多少名留学生才能押中一个将来有价值的?

本质上,两边把留学生和间谍联系在一起,都是基于宣传“外部威胁论”的需要。在人员国际交流中,留学生是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群体,拿留学生开刀,可以收获最大的宣传价值,而不是最大的国家安全价值。

只是由于双向留学的人数相差太大,社会层级也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两边承受这一代价的都是华人留学生。

里外不是人,实在是惨绝人寰。

分享一点基本常识:

如果靠“宫廷玉液酒”的暗号就能抓出来间谍,那整个广东至少能抓到5000万名。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